【那童年時光,沒可能地老天荒】
文: 藍橘子 x 萬用上帝
圖: 黎特
我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男人,都有一個專門放一些在別人眼中「唔等洗」「過期」「幼稚」物品的櫃。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回味,這些塑造我整個童年的物品。
回想當年,通街八成都是Gameboy Colour的年代,我手上還拿著又厚又重又食電的黑白版Gameboy,搭載著《寵物小精靈(紅版)》,每逢假日就會去淘大廣場跟其他人對戰或交換道具,當年沒有任何Whatsapp 或 面書等通訊軟件,甚至乎手機仍未普及,所有小孩都是一個人去,沒有約定時間和地點,「去到就自然會有人」,這是小孩們的共識。
我很喜歡當時這種交流方式,只要有共同興趣,就算是陌生人,甚至連對方名字也沒必要問,拿著連機的接駁線就到處問人:「插唔插?」
當年因為沒有手機,所以甚少交換聯絡電話,大家心裡都知道,只要來到這個地方拿著一部Gameboy就能見面,寵物小精靈便是互相交流的橋樑,彼此間沒有「必須跟你交朋友」的約束,共存在同一空間也沒有壓力。
反觀現在,交換面書已變成基本禮儀,除非你用完全不相關的假名,否則總有些八卦同事把你搜尋出來,然後提出交友邀請,隔日就不斷追問你「喂我add咗你,點解唔add我?懂不懂規矩?」
將整個世界放在同一個平台上,但fd list有八成以上都是Hi Bye friend,當你的面書fd list 越來越多夾硬add 的人,這塊面書只會變成一塊虛假的面具。
當年仍未有OnlineGame興起,我很沉迷與其他人對戰的遊戲,繼Gameboy之後,我一直到中三校服褲袋暗格還藏著數碼暴龍機,元祖版的還好,頂多只是按鍵的小遊戲,後來推出的超數碼暴龍機就大件事了!趁轉堂時偷偷在枱底「Chok」幾下,小息兩個男同學又面對面Chok完後立即將暴龍機的接駁口對準連接,現在回想起來,到底發明這個玩法的人是什麼心態?!要讓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做出這種動作…
房間裡那個滿載回憶的櫃,其中一格專門擺放四驅車和用彈珠人,我跟朋友會依照漫畫中的玩法,用層層疊的木塊砌成城牆,後面擺放一個標靶,先打到對方的為勝,用一公升汽水樽改裝而成的二百粒彈珠瘋狂連射,正常情況下根本不會輸,但有次我參加玩具店舉辦的彈珠人比賽,我威風凜凜地拿出這巨型連射炮台竟然被取消資格…
此外,當年的《CoCo》是我每星期的必買刊物,初期隨書附送的擦膠四驅車,在學校引起一陣熱潮,為了增加滑行速度在底部加釘書釘和塗改液在書桌上互撞,或者在上堂時用間尺搭成橋,飛彈到前方座位的櫃桶。
以上所講的,全都是童年時跟同學朋友共同建立的回憶,每次提起大家總會你一言我一語,互相補完缺失的細節,這類話題就算講多少次都不會厭。
因為大家心裡明白,現在已經不可能回到一有時間就聚埋一齊玩的日子了。以前我有很多物質上的東西都想要,從來不缺的就是朋友。長大後,我們的目標變得很單一,就是錢、錢和錢,相反生活變得複雜,朋友就變得很稀有。
以前稱兄道弟走到某個路口,到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,被工作牽著鼻子走,脫離了共同的生活圈子,位置變了各有隊友…
就算通訊科技再發達,隨時隨地開一個whatsapp group就能拉朋友進來吹水。但要真正約出來食餐飯,卻比以前連手機都沒有的時代,拿著Gameboy周圍跟人連線更難…
藍橘子
ig:BlueGodZi
專頁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BlueGodZi
黎特
ig:knightartlai
專頁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knight.lai.hk